适应症1: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病因复杂,大量的研究发现作用功能单一的药物不能有效抑制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而多功能/多靶点药物分子对导致神经元损伤的多个因素起作用,其治疗效果比作用单一的药物具有显著的优势。
我们将中华传统医药与现代生物医学最新成果相结合,把具有多功能/多靶点的传统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TMP)与强自由基清除基团硝酮(Nitrone)有机的结合于一体,设计合成了多功能药物分子TBN。TBN不仅具有川芎嗪的钙离子拮抗作用,还具有硝酮基团的强力自由基清除作用,是一个多功能多靶点的创新药物。
TBN治疗缺血性脑中风项目已经完成临床II期,即将开展临床III期研究。
适应症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人数超过一亿,其中大约1/3的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肾病,而现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有50%在10年内会发展为尿毒症。目前认为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遗传因素、血流动力异常、糖代谢紊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和治疗尚未有突破性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降糖药,第二类为降压药。美国FDA批准的治疗糖尿病肾病唯一药物为洛沙坦(Lorsartan),中国CFDA 批准的为厄贝沙坦。
我们前期实验结果表明TBN对DKD大鼠肾脏和胰岛细胞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其治疗效果更是优于临床一线治疗药物洛沙坦(Losartan)。
该项目已经完成II期临床研究,即将开展临床III期研究。
适应症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LS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美国报告的ALS患病率为4~6人/10万人,属于罕见病。ALS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其药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
目前为止,FDA仅批准了利鲁唑和依达拉奉用于改善ALS患者的症状。其中利鲁唑于1995年批准,是一种神经保护剂,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内谷氨酸能神经通路,进而阻断谷氨酸能神经末梢上的电压依赖Na+通道,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激活,临床研究显示利噜唑能够延长平均寿命三个月左右,但仅对于轻症病例有一定疗效,对于重症病例并未显示出治疗效果。时隔22年后,2017年5月,FDA批准了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用于治疗ALS,属于孤儿药,预期花费约145524美元/年。依达拉奉的批准为神经保护药物开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并为TBN治疗ALS适应症的开发提供临床参考。虽然依达拉奉已批准上市,但依达拉奉为静脉注射给药,ALS 为慢性病,主要是居家治疗,因此,依达拉奉临床应用有限。
在TBN 治疗ALS 的动物疗效试验中,TBN 静脉或口服给药都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基于ALS疾病的性质,TBN口服制剂临床意义也非常重大。
该项目正在开展临床II期研究。